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增速超越了经济名义增速,企业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的最新利率均创新低。今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适时调整,三次重大调整分别发生在2月、5月和7月,旨在总量、结构及传导机制上综合施力,为经济回暖提供强劲支撑。
当前外部环境呈现复杂、严峻态势,不确定性加剧,给经济带来多重挑战;国内则面临有效需求不振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考验。然而,前期政策的正面效应逐渐显露,积极因素累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旧稳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因此,宏观政策需持续强化,确保其有效性。货币政策应维持扶持性定位,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并依据经济实际恢复进程、目标达成状况及具体经济问题,灵活控制调节强度与时机。
在总量调控上,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将被综合运用,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足,鼓励银行贷款的稳定增长,使社会融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预期目标相协调。利率方面,利用近期政策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调趋势,促使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负担进一步减轻。结构上,则聚焦现有政策工具的高效执行及新措施的有效推行,重点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重要战略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关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等关键领域,这也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近五年来,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显著增长,远超平均贷款增速,企业融资成本维持历史低点。未来,金融业需与产业管理部门紧密协作,明确总体策略,细化政策措施,激发正面激励机制,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
风险管理与金融开放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关键方面。须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协同相关部门有效管理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强化监测预警系统,构建风险处置机制,确保金融安全网的稳固。同时,持续推进金融开放,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及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合作,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借助国际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需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依据国内经济与物价状况进行调整,首要任务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汇率方面,则坚持市场化导向,增强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功能,以便及时缓解外部压力,为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操作提供更多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