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全球人类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历经75年的努力,实现了公共卫生领域的巨大进步。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显著提升至2023年的78.6岁,足足增长了一倍多。国家的医疗卫生重心也从单一的治病扩展到了全面关注人民健康,一个惠及14亿人口的健康中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上海浦东祝桥镇,有一座由“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自费建立的赤脚医生陈列馆。馆内展示着王桂珍使用过的药箱,里面装着简易医疗器械和药物,它们曾伴随王桂珍为大约2000名村民提供了长达40多年的医疗服务。
20世纪中叶,面对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挑战,像王桂珍一样的赤脚医生成为了乡亲们健康的守护者。王桂珍离世后,她的老同事邵文福在国庆期间重访陈列馆,回忆那段携手并肩的日子。邵文福提到,在流脑疫情肆虐时,尽管交通不便,但他们不顾一切,背着患者奔向隔离病房,赢得了人民的深厚信任与感激。
1974年,王桂珍作为150万中国赤脚医生的代表出席了世界卫生大会,中国的这一独特医疗模式因高效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显著健康成效而受到国际赞誉。她描述赤脚医生为“心怀民众,肩扛药箱,脚踏实地”,这成为了时代印记。
随着时间推移,从王桂珍的多个不同时期的证件中,可以看到中国基层医疗体系的变革与发展。现在,祝桥镇江镇社区的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包括CT、B超在内的多项医疗服务。年轻医生顾超,受前辈激励,选择留在家乡为村民健康服务,成为新一代健康“守门人”。
据统计,中国现有近500万名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和超过110万名乡村医生,共同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国102万个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半数以上的诊疗任务,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正加速推进,力求覆盖更多地区。
此外,远程医疗服务已普及至所有市县并向基层深入,约7成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关系,大大提升了疑难杂症的解决能力。国家还致力于从预防做起,强化基层医疗,朝着“治未病”的目标迈进,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